详细页面

我和我的祖国——变化的中国桥 不变的同心桥

发布时间:2019-08-06 作者:孔令峰 来源:土建院 字号:

我出生在一个南方的小山村,虽然已经很久没有回故乡了,但脑海里还能清晰地记得,那里有一条蜿蜒清澈的小溪,无尽地流向远方。小溪上面横跨着一些造型美观的小桥,小桥数量不多,大部分是石拱桥和简易小独木桥,无人知道它们确切修建时间。早春时节,拱圈的石块之间会偷偷地露出来些许青苔和野草,想必小桥建造历史比较久远了吧。

“桥”这个字,对于儿时的我来讲,或许是紧排在“爸爸”“妈妈”之后学会的词语了。因为故乡是水乡,桥连着这头跟那头,是乡亲们春耕秋收、走亲戚、走出山村的唯一通道,是我们这帮儿时小伙伴找小溪那头小伙伴玩耍嬉戏的纽带。每当你从它肩膀上走过,你就会想到“桥”。

那时,故乡的桥梁数量很少,乡亲们为了将收割完的粮食挑担子运回来,需要绕行很远才能过桥,很是辛苦。那时,我们祖国还不富裕,故乡那里没有钱修桥,但是有些要道没有桥实在是不方便。于是乡亲们因地制宜,修建了不少独木桥,解决了燃眉之急。可是一旦遇到大雨天,洪水就会漫过桥面,甚至会冲走桥梁,这给乡亲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危及生命。那时,很多桥梁年久失修,带病工作。在我印象中,因为这样的原因造成的桥梁垮塌事故,进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就发生过一次。

当时,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虽已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等举世瞩目的桥梁工程,桥梁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在桥梁设计理念、设计技术能力、施工技术水平、施工设备制造、世界工程数量等多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依然在追随他们的脚步。

可如今,中国桥梁建设事业已是今非昔比。过去独木桥、无桥可过的情况在中国绝大部分地方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桥梁结构类型丰富多彩,从简单的梁桥到刚构桥、双曲拱桥、斜拉桥及悬索桥一应俱全,随处可见;混凝土桥、钢桥、叠合梁桥应有尽有。桥梁跨越能力越来越强,不再是儿时见到的十几米跨的小桥了,跨越大江大海、高山峡谷百米至千米跨径的大跨桥梁已司空见惯,各种城市复杂的立交桥已习以为常。

苏通大桥气势灵动、重庆朝天门大桥巍峨耸立、杭州湾跨海大桥“张弓如满月”、南京大胜关大桥“硬如钢铁侠”……近年来,一座座巧夺天工、气势如虹的桥梁相继落成,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提振了当地经济。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万桥横江跨海,神州遍长虹。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路桥梁总数已达80.53万座,高铁桥梁超过1万公里。目前,全球已建成的28座和在建的13座跨度千米以上悬索桥中,中国分别占11座和9座;全球建成和在建跨度600米以上的21座斜拉桥中,中国则占17座。

每一座大桥的设计与施工,背后都凝聚着中国建设者自主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一座座世界级桥梁相继落成,让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桥梁建设者和科研人员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在桥梁结构体系设计、核心材料研发、关键施工工艺、施工装备创新上刻苦攻关,使中国桥梁的技术高度不断攀升、难度不断刷新。

2003年,集斜拉桥、拱桥、悬索桥三种类型桥梁工艺于一身的上海卢浦大桥以刚劲有力的箱型肋拱承托起550米跨越,成为世界上首座箱型拱肋结构的大型拱桥。

2005年,拥有中国第一钢桥塔的南京长江三桥以主孔跨径648米的钢箱梁斜拉桥跨越大江,215米高的顶天立地“人”字形桥塔耸立江中。它以“在技术与材料创新、美学价值、环境和谐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获得2007年度美国国际桥梁会议“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奖。

2008年,在潮差大、潮流急、台风多等极为复杂的自然条件下,我国建成了以630孔桥梁跨越36公里海面的杭州湾大桥。它创造了“梁上运架梁”、预制箱梁“二次张拉”、柔性防撞等多项“世界第一”,共获得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形成了九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被誉为“海湾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同年,主跨1088米的苏通长江大桥建成,开创了当时跨径最大、基础最大最深、桥塔最高、斜拉索最长4项世界第一,目前位于世界斜拉桥排行榜第二位。

2009年,由5座跨海大桥组成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建成通车。其中,主跨长度世界第二的西堠门大桥成为世界上抗风能力最强的桥梁之一。主跨552米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也在2009年建成,位列世界钢拱桥排行榜第一位。

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世界公路建筑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跨海新地标。

跨江跨海大型桥梁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关联产业进步。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让舟山从离岸岛变成了半岛,开始真正融入长三角,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桥梁的竣工通车,打破了江河沟壑对经济发展的地理阻隔,也孕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苏通大桥加快了苏中、苏北地区融入苏南经济板块、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的进程。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将宁波与上海之间的陆路距离缩短了100多千米。宁波与上海的同城效应明显增强。

桥梁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提升,有效扩大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需求,引领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

中国桥梁技术不但跻身先进行列,还向国外输出我们的建设经验、技术标准。手握先进的桥梁制造技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昂首阔步“走出去”: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巴拿马运河三桥、韩国仁川二桥、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在国际桥梁大舞台上,中国桥梁建设企业展现出令人信服的实力。

“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梁斜拉桥——巴拿马运河三桥,是国内设计公司通过联合体形式,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竞标成功的。

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长1500米,由中方提供贷款并主持设计和施工,是中国基建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的桥梁已可与欧洲标准相当。

建国七十年以来,神州大地各个角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内心感到无比激动与自豪。身为桥梁人,亲自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到如今引领世界,我为祖国桥梁建设取得的辉煌业绩,感到十分骄傲。

祝伟大祖国七十岁生日快乐!祝伟大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浏览次数:28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