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李小龙:厚积促薄发,磨砺铸辉煌

发布时间:2021-08-18 作者:崔健 马睿明 来源:北信公司 字号:

时隔两年,李小龙又一次站在了中国通号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这一次,自己“技术能手”的等级再一次晋升,终于可以和他崇拜的师傅们一样,成为“匠心传承”的代表登上荣誉墙。

其实对于李小龙在本次技能竞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大家并不惊讶。上届技能竞赛取得足以令很多人敬佩的第四名成绩时,他就说他的青春逐梦路才刚刚起步。两年间,人人都看得到他的认真和努力,为了准备这次竞赛他足足掉了八斤肉,理论模拟考试基本次次都是满分,每天晚上下班后三四个小时的实操练习,攻克他自己认为的短板和弱项,取得这样的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10年前,初来北信公司的李小龙赶上了京沪铁路重点项目时期。当他看到车间里跃动的那一片“通号蓝”都在努力为世界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生产铁路信号设备时,那股少年热血和荣誉感充斥着他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他为自己能够成为高铁建设者的一员而自豪无比。那时候,大家为了完成京沪铁路重点任务,连夜加班加点,生产设备更是每天24小时连轴转,这样的工作氛围更是给了他满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能吃苦、爱学习,从简单的识别图纸到实际操作的过渡,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工作认真细心,即便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新手,生产的产品极少出现瑕疵。工作中的李小龙,凭借着认真执着的劲头,将他经手的每项工作做到最好。每当工作遇到难题,他一般都会运用平时积累的技能知识和实操技巧慢慢研究摸索,若实在琢磨不透,才会向老师傅们请教。他说,遇到问题先自行解决,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问题所在,只有经过自我钻研,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成长,提高工作领悟力。

入职的第一年,他便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出色的技术能力,夺得了班组技术比武的第一名。虽然只是班组的第一名,但足见他在技术方面的天赋,加之他的勤勉以及对知识的渴求,车间领导把他列为重点对象进行培养。很快地,他便掌握了他所在班组现场所有常用元器件、电阻的名称及性能作用,虽然经验较少,但在学习工艺文件的过程中,懂得结合工作实践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契合实际的合理化建议,他的“点子”经常令技术专责都给他竖大拇指。比如采用拼板的方式,让横截面较小的印制板进行波峰焊接,提高生产效率;再如,建议通过缩短衰耗冗余控制器赛孔焊接过程中的线段距离,有效避免线段弯曲易损的可能性等等。

勤于敏于钻研的习惯,让李小龙在专业技术上提升很快。2014年,他被调到手工焊接班组。虽然在焊接元器件方面,李小龙并不熟练,他的操作技能无法达到快速而精准的焊接水平,但是他很努力,能力范围内总是抢着干活,“以练代学”是他的目的所在。工序IPC手工焊接世界冠军付春艳是他的学习榜样,他经常向小付请教怎样焊接能让焊点光滑饱满,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点焊、拖焊等焊接技巧,印制板清洁到什么程度才算的上IPC的高标准等等,他的认真努力让他连续两次获得手工焊接班组质量标兵称号。

2018年,李小龙被调配到喷漆组装班,这对于他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学习之旅。这里的工作可以更深一层的了解产品整机的组装步骤。他认真学习每一种产品的组装,对一些要在敷形涂覆前掩盖的元器件进行梳理和整理,将所有印制板和需要涂覆前掩盖的元器件都了解透彻。虽然喷漆组装班组的焊接工作相对容易,对焊点要求相对宽松,但作为手工焊接班组出来的“高材生”,基于对工作的严谨,李小龙要求自己每一项工作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喷漆组装班班长“聘请”李小龙当新来实习生的导师,他笑着说,“导师”可不敢当,但我肯定尽己所能教好。他不仅传授小学徒们技能知识、技术实操,而且以身作则传承北信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希望潜移默化地能影响到他们,将这种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

2018年年末,负责BTM测试工作的员工因工作需要调去新的岗位,由于岗位人员空缺,急需招募一名技能强、责任心强的员工接续工作。BTM测试台是公司的重点设备,加上给予的学习时间短,老师傅们感觉没底气,觉得这项工作或许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所以基本无人敢“迎战”。李小龙见状主动请缨,申请学习BTM测试,虽然他没有接触过调试工作,但是领导基于他平日里的表现,特别相信他能顺利的接任,也能把工作做的出色。有些人对他的勇气和领导的决定嗤之以鼻,似乎等着看笑话。面对质疑,李小龙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不分白天黑夜地摸索学习,其实在他的心里早就看好公司的高端生产设备了,只是苦于自己没有机会去接触,如今机会难得,他当然不能错过。

然而,学习BTM测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低通滤波器的调试过程中,用手工调试电感线圈匝间距离调整电感值和波形后,只要扣上屏蔽罩,一部分调好的参数总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或者直接不在指标范围内,每当这时候,他又要打开屏蔽罩,重新调试,仅稳定波形指标,就可能反复调试十几次,他有点沮丧和懊恼,觉得之前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过自信了,但是转念又想哪有那么轻轻松松就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总是得经过磨砺和沉淀。他跑去拜访了已经调配到调试返修组的高级技师冯浩,对于冯浩师傅这样的“大国工匠”,李小龙一直都敬佩有加,他向冯师傅虚心请教,希望冯师傅能够给他指点迷津,传授他控制波形规律的方法。在冯浩的耐心指导下,李小龙反复操作多次还是无法成功,但看着他那股子认真劲儿,冯浩是说不出的喜欢,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多年前自己的“影子”。冯浩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他觉得李小龙是有这个悟性,只是还需细细“打磨”。于是那段时间的工作之余,他常常便被李小龙请去教学。而如今,李小龙调试BTM指标,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成功通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用实际行动和良好的工作效果,给了之前那些“质疑声”最好的回应。

在余后的工作中,李小龙更是攻于对工作的优化创新。就在不久前,由于BTM测试和运行过程需要下载相应的程序,在程序下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载失败或烧飞的现象。以前每当发生这种情况后,只能将BTM送至固定的测试台,重新借助测试台上的跳线手动进入Simon模式,然后再重新反复流程,BTM来回搬运,不但费时费力,在产品搬运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风险。于是李小龙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逐一进行攻克,研制了一种可以手动进入Simon模式的工装,使得在程序下载失败时,可以直接插入工装进入Simon模式下载程序,免去反复搬运的人工和时间的浪费,让BTM产品的测试效率直线提升。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公司的生产经营几近停滞状态。进入3月,公司有250台移频脉冲发送器需要紧急供货,支部和部门号召离家较近的技术骨干克服困难,完成临时生产任务,此时的李小龙正在接受我党先进性教育的熏陶,他认为作为预备党员就应该有责任、有担当、有担当。他顶住疫情压力、家庭压力,响应号召提前复工复产,加入到了公司抗击疫情、保质保产的行列中。在工作之余,为保证部门实现疫情防控零感染,主动承担起定时进行班组通风,检查区域消毒情况等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是这样的李小龙,虽然没有过多荣誉加身,却有着出众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在他看来,只要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干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终究会实现人生的价值。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先锋乐章,当肩披荣誉绶带,手捧荣誉证书的那一刻,他的内心体会是深刻的,仿佛自己的一切努力如今都得到了诠释和认可,他为自己能为企业争光争荣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他的晋级之路,是他用“钉钉子”般对工作锲而不舍的专注力量筑成,注定坚实而饱满!

浏览次数:35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