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大漠无人区中的通号战士——记集成中心地面所党员格库铁路调试事迹

发布时间:2020-09-28 作者:杨建刚 来源:集成中心 字号:

格库铁路是连接青海省格尔木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是中国西北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美誉为“大漠新丝路”。库格铁路的建成将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青海、新疆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沿线地区经贸往来和资源开发,加强民族地区团结和巩固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线路全长约1213.7千米,其中青海境内长度为505.5千米,沿线包含了沙漠、沼泽、草甸、戈壁、雪山、无人区等地形,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宝剑锋从磨砺出,艰苦的环境总会磨练出不屈的意志和党性的高光。研究设计院集团地面所西安分部党员代表姜海军、张永峰、巨积斌等人主动请缨,共同挑起了调试穿越无人区铁路的重任。

沿线各站平均海拔3300米左右,其中那棱格勒站位于有死亡峡谷之称的那棱格勒大峡谷旁边,是当之无愧的格库铁路线路调试的难度高峰。棱格勒距唯一可以住宿的格尔木220KM、花土沟273KM,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区地带,且周边群山环绕,唯一的通道便是303省道。负责调试工作的同事每天要在路上单程花费将近5个多小时。每一次的调试都是在与自然和身体斗战,在与时间抢跑争取缩短路上花费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铁路守护神-联锁;在与沙暴斗争争取每一次都安全抵达,完成使命。现场团队以党员姜海军为代表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由于沿线大部分地方均为无人区,没有餐厅、宾馆,他们经常都是一天一顿饭。加之今年地面所任务繁重,他们经常是一个人当两人用,调试期间不仅自己挤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还主动给司机巨积斌讲解调试相关知识,这样在人员紧张的时候司机也可以冲锋陷阵,在两站间调试期间,经常是司机放下调试的同事后自己开车去另一个站,在同事的指导下配合完成部分站间联调工作。

有一次由于调试完成后已是后半夜,返程路途过于远,他们与施工单位挤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中,这天夜里的他们都没怎么睡,而是与施工单位拉拉家常、讨论着各自的工作、生活、远方和诗……

四月的库格铁路沿线,夜间的气温仍在零下10度左右,施工单位常常赶工期抢时间,他们也经常配合施工单位调试到大半夜。在寒冷的机械室里,他们忍受饥饿、顶住严寒,沉着分析,每一个板卡、每一项设置、每一个报警都不放过。返程的路上,只有星星作伴,茫茫戈壁三个人、一个车,看似孤单却又坚毅而执着,通号人的身影永远在路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调试期间听说沿途牧民老乡家里出了车祸,家里的顶梁柱因车祸去世,家里留下可怜的媳妇和四个孩子,最大的孩子五岁,最小的孩子七个月,还有年迈老母亲,这样家庭的生活困难程度难以想象。司机巨积斌主动提议,为老乡捐款1200元,车祸无情人间有爱,钱虽不多,但代表着大家的一片心意。

由于长时间处在高海拔缺氧地区,受风寒、强紫外线,每个人的皮肤都黑了许多、也瘦了许多,但他没有喊苦,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也习惯了高寒缺氧的环境、突如其来的沙暴、四目无人的孤寂。

古人言:“初心者,矢志一也,不以故渝,不以时移,唯存道尔。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艰苦奋斗,做中国通号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库格铁路这种极端的条件下,姜海军和其所在的党员团队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他们以超乎常人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攻坚克难,以精益求精的通号工匠精神,在大漠戈壁、崇山峻岭间书写着“大漠丝路”的新时代篇章。

浏览次数:49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