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院集团咨询公司监理的新建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就位于台州东海岸,该项目是金台铁路向东跨海登陆头门岛直连头门港的关键工程。截至目前,项目累计高质量完成栈桥5500米。4-5月初,完成全年产值指标任务的24.3%。
线路从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一期头门港站引出,登头门岛后,设头门港东站,正线全长14.508千米,计划在2027年建成投用。
旖旎风光之上,碧波荡漾之下,海上的风浪、海底复杂的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难题。面对困难和挑战,咨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抓进度、保安全、提质量,面朝大海,向阳而生,书写了工程建设的绚丽一页。
风高浪急 稳步前行
头门港支线二期项目的难点是一座长12千米的跨海铁路特大桥。跨海区域长、桩基础深、连续梁跨度大,尤其是海底软土发育、季节台风使桩基开挖、基坑防护、海上吊装等作业难度大、风险高,需要监理单位具有较高的管控水平。
以首桩为例,钻孔桩直径达2米,长度29.5米,入岩深度超过15米。在风高浪急中,咨询公司监理人员15次赴施工海域开展勘察,指导施工单位围绕安全作业、质量管控等方面开展交底培训,运用创新技术实现精准建模与工程测量,历时4天完成首桩建设,为后续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头门港海域环境复杂,一年之中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高达200余天。一旦风力超过六级,就必须停工。除了利用既有的天气预报手段外,在长期作业中,公司监理人员已经可以通过观测海上的浪花,来判别风力的大小,已八九不离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抢抓工程进度又多了一层胜算。
网格化管理 护航安全生产
对安全生产的监管,是监理企业的第一职责。监理项目部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形成“一岗双责”网格化管理。
监理项目部组织、指导施工单位,根据工种和工作面划分网格单元4个,每个网格单元明确一名网格员。通过网格化压实管理责任,构建“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动态管理”的现场安全生产网络,确保只要有作业人员施工就有管理人员在场管理,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消除现场隐患。
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项目总监组织召开安全研判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讨论会、方案编制交底会等,针对关键时间节点、导线点联测、图纸疑问等事项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项目实际动态安排计划,制定科学有效的优化方案,全方位布局开展各项工作。
第二季度,监理项目部共组织开展安全检查24次,下发整改通知单及通报8份;累计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92条,其中重大安全隐患13条,已完成隐患整改192条,隐患整改率100%,危险源控制达标率100%。
科技+管理 严把质量关口
监理项目部指导施工单位利用BIM技术,结合无人机实景三维模型,将多种来源、各种专业的数据进行高效整合,完成了全线建模,实现地理信息与铁路桥梁设计信息的互通。
项目引入BIM+GIS铁路工程建设协同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从开工准备阶段、施工深化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到运维交付阶段的全过程、可追溯、精细化管理,有效建立多方协同机制,有机集成信息,极大地保障了施工的精确性和整体成本控制。在科技手段赋能下,工程栈桥、桩基、平台建设等向着攻坚目标有序推进。
为统筹落实关键施工节点,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监理项目部围绕铁路施工标准,从工艺、设备、作业标准、通病防治等方面着力推广施工标准化作业,打造精细化示范工程、品质工程。监理项目部常态化检查各施工分部对每一道工序技术交底落实情况、三检制度执行情况(施工班组自检、工序交接互检、项目部终检),层层把控,对施工成品按照成品保护制度进行保护。
头门港支线二期一端是走向世界的重要港口,一端是内陆腹地的广阔市场。工程建成后,对进一步打通浙江的海铁联运通道,提升港口品质和竞争力,带动港口腹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咨询公司监理项目部将继续坚持品质引领,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