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研究设计院集团电磁环境效应及电磁安全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办召开了学科交叉专题学术研讨会。中心主任刘尚合院士莅临参会指导工作,会议由研究设计院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徐宗奇主持,国家铁路局科法司综合处副研究员邓永权,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书记、中心副主任闻映红教授、研究设计院集团副总经理刘岭等17家单位60多位领导、专家参会。
在本次会议上,特邀专家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陈亦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刘志朋研究员、河北工业大学郭磊教授、兰州交通大学逯迈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刘轩东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探讨》《多物理场复合作用在电磁功能成像与神经调控中的应用研究》《具有生物可解释性的类脑模型鲁棒功能研究》《电磁暴露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和《脉冲功率技术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与电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与会领导及专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地提问与讨论。
国家铁路局综合处邓永权副研究员首先代表国家铁路局对铁路行业做出科技贡献的专家们表示了感谢,希望通过电磁环境效应及电磁安全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汇聚更多高层次人才,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刘尚合院士指出,在现阶段电磁环境愈发复杂的情况下,装备的电磁敏感性却越来越高,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刘院士随后引申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前景、自动驾驶汽车电磁兼容设计的必要性等话题,并以同频语音不会干扰生物的听力系统,但会对助听器等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的情况为例,引出了将仿生技术应用于电磁防护领域的可能性的话题。刘院士鼓励各学科间加强互相交流,这有利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催生全新灵感,从而发展出新的技术产品。
下午与会领导及专家共同参观了研究设计院集团轨道交通列控技术研究实验室和电磁环境效应及测试平台实验室。电磁环境效应及测试平台实验室展示了高压大电流弓网离线放电试验,高铁全数字电磁环境仿真软件平台、LKY·BTM-D-II(1)型D电缆、EF-LP-0.5型/EF-LP-1型EMI电源滤波器、静电拔锔带、多路电磁频谱智能监测分析仪、机械室电磁干扰监测预警仪、BTM电磁干扰智能测试系统、新型柔性石墨贯通地线等多种成果转化产品。
本次会议的召开提供了跨越学科边界、塑造多元技术突破的契机,为铁路电磁环境效应研究领域指出了智慧交通与人工智能结合发展、电磁防护手段从仿生领域获得灵感等新的方向。,同时扩大了电磁环境效应及电磁安全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的行业影响力,对提升公司品牌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