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中国通号刘贞荣获“2021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

发布时间:2022-07-13 作者:张晨 张宏静 来源:研究设计院集团 字号:

近日,“2021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结果出炉,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刘贞荣获“2021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 今天让我们走进用平凡造就不凡的通号人刘贞。

2013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 DS6-80型安全计算机平台的成功研制,实现高铁列控技术从欧洲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反向再将技术输出至欧洲的飞跃。这背后,离不开众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发人员的坚守与创新,这个研发团队的“带头人”正是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基础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刘贞。

从青春逐梦的新人到如今的高铁行业的专家,从一线员工到一院之长,一路走来,无论是职务的提升,还是各种荣誉的获得,无不包含着刘贞和团队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付出,让奔驰的高铁列车更安全、更智能。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012年,在铁道部统一组织和安排下,中国通号启动CTCS-3级列控系统自主化攻关项目。刘贞作为技术骨干组建高性能安全计算机平台的攻关团队,旨在解决列控系统底层软件和硬件自主化的问题。

当时,铁路信号系统中使用的安全计算机平台均为国外引进,主要技术被几家欧洲信号公司垄断。这导致国内无法对系统独立自主升级演进,外方将该技术的使用权限定在中国境内,因而在我国高铁系统整体向海外出口时,该核心技术也面临知识产权的风险。

刘贞深知: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一定要开发出我们国家自己的产品。

为了尽快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刘贞带领团队,从底层芯片级的功能原理和操作系统底层的调度代码开始进行正向研究。

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器件采购、焊接加工、结构件定制…刘贞精心组织研制工作,对设计图纸反复检查敲定,实现硬件子系统一次投板试制即实现全部预期功能的目标。

最终,刘贞带领团队用近三年的时间完成高性能DS6-80型安全计算机平台底层硬件和软件的全部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实现中国高铁C3系统全套技术的自主可控,并在高性能安全计算机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高铁换上“中国芯”

当前,中国高铁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但在关键装备、尖端技术、特殊材料上还存在“短板”,未来发展需要持续发力。

为了能够突破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装备底层芯片和操作系统技术中国不掌握的局面,刘贞再次承担起了底层核心技术攻关的研发重任。在项目筹划和攻关阶段,他和团队成员每天早出晚归。项目攻关最紧张的时候,整个团队吃饭、睡觉、办公都在一个楼内,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开会,边吃饭边讨论。

在满足铁路高安全等级要求方面,刘贞带领团队对底层操作系统代码进行重构修改,加入安全控制代码,对每一行代码可能导致的故障进行防御性处理。

随着攻关的推进,掌握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MVB通信芯片、应答器芯片、“安达”安全操作系统等多项成果在国内首次推出,解决了列控关键基础装备底层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自主创新问题,为高铁换上“中国芯”。

持续研发下一代产品

中国高铁是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成为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实现了对欧洲的反向技术输出,这是一代又一代铁路科技工作者持续创新努力的结果。

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作为中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根据 “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三代”研发方针, 未来要加大对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运输控制系统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引领世界铁路技术发展方向。

为保持未来技术研发储备,刘贞和他的团队瞄准高铁列控领域科技前沿,研究基于最先进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的全新一代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支撑轮轨列车、高速磁浮、真空管道列车等多种制式,适应350公里/小时、600公里/小时甚至1000公里/小时的高速列车运行控制,为旅客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轨道交通出行服务,也为中国在全球下一轮的行业竞争中获得先机。

刘贞介绍

■  刘贞,男,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基础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党员攻关突击队队长。

■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长期从事中国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底层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攻关工作,带领团队开发完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S6-80型安全计算机平台、DS6-60e全电子平台、安达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等产品。

■  曾获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中国铁道科技二等奖等。

浏览次数:6377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